據悉,7月全球民航乘客的需求跌幅自6月(跌7.2%)和5月(跌9.3%)的水平進一步收窄至2.9%,也少于今年頭7個月錄得的6.8%的平均跌幅,客座率也穩定于80.3%,比6月只有75.3%的國際航班客座率也有回升。在貨運方面,需求在7月的按年跌幅為11.3%,與6月達16.5%的下跌水平相比,跌幅回穩。
貨運的復蘇更為讓業界鼓舞,因為
航空航空一向被視為經濟回暖的先行指標。國際航協指出,除了非洲,全球均錄得航空貨運不同程度的回穩,其中亞太、歐洲以及北美航空公司的貨運需求跌幅分別為9.5%-14.6%不等,已較之前的月份有所改善,而中東航空公司的貨運業務則錄得1%的輕微增長。然而,貨物運載率仍然低于去年水平,運力增長過快問題也未得到徹底解決。
“需求或看起來回暖了,但盈利底線仍然沒有改善。收入錄得前所未有的下滑狀態,并無多大變化。而未來數月將充斥不確定因素,包括油價。復蘇之路將緩慢而顛簸。”國際航協理事長Giovanni Bisignani如是點評以上數據。他指出,貨運業務的情況耐人尋味,由于企業重新開始積聚庫存,需求得到拉動。“一旦存貨與銷售額之比達到理想狀態,這種增長又將陷入停滯,除非商業與消費信心真正恢復。”Bisignani說。
投資者早已將目光投向貨運業務領先的航空公司。美林證券分析師Paul Dewberry在7月28日,就建議客戶開始買入貨運業務見長的臺灣航空公司,包括中華航空與長榮航空。“
航空貨運業務將是民航業預期中首先復蘇的子部門,而在亞洲,去庫存化的結束和經濟的逐漸回暖是背后的推動力。而華航和長榮在該區域內有面向航空貨運的最大敞口。”他告訴本報,華航和長榮各有34%與32%的收入來自貨運。
但事實正如Bisignani所指出的,離一帆風順有較大距離。即使看到了復蘇的征兆,再融資與整合仍不可避免。8月,華航與長榮均宣布進行股本削減,隨后于9月再進行增發。兩家航空公司由此將分別籌得125億與74億新臺幣。8月21日,日航也公布了與日本郵船(Nippon Yusen KK)進行貨運業務整合的提議。日航在其2009年財年的三季度,貨運部門錄得了240億日元的運營損失,日本郵船旗下的日本貨運航空(NCA)則同期虧損了179億日元